5月17日-19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龙希利一行赴统计学院、经济学院、数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调研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科竞赛工作。创新创业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及部分学生工作人员、项目指导教师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各学院院长及相关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措施等。








龙希利副校长认真听取了各学院的工作汇报,对各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各学院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

第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认真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而非“活动”,是“种子和基因”工程,要引导广大师生切实改变这一认识误区,要组织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要政策文件内容与精神,更新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融入课程与教学。
第二,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切实解决“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抓住绩效改革与评价机制改革的这个“牛鼻子”,各学院要担当起准办学实体的责任,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激发与保护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第三,坚持问题解决导向,强化过程管理。创新创业学院与各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开拓创新,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好梳理、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与实施方案,强化管理落实,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以“互联网+”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科与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范式变革。要从学科建设、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引领教学改革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互联网+”大赛的意义和定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促进教师职业成长与角色转换,破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端与实践端的壁垒,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范式变革。